【芬蘭直擊】開心芬蘭「搶生意」 健康產業最吸金
2023年9月6日

記者巧遇「赫爾辛基日」(Helsinki Day),民眾在大街聚餐慶祝。 (李潤茵攝)
記者巧遇「赫爾辛基日」(Helsinki Day),民眾在大街聚餐慶祝。 (李潤茵攝)

撰文:李潤茵 本刊記者赫爾辛基報道

常言道「健康是最大的財富」,這句話在芬蘭尤為真實。皆因該國芸芸科技產業中,要數健康科技(health-tech)最能夠保持增長──2020年,相關出口達24.3億歐羅(約213億港元),即使新冠疫情肆虐,仍較上一年增加0.5%,為科技產品出口最大板塊,「我們的淨出口一直都是正數〔圖一〕」。

Saara Hassinen為「芬蘭健康科技協會」(Healthtech Finland)行政總裁;該平台為行業組織,專門為健康科技產業而設,目前會員有195間企業。在發展創新科技上,芬蘭向來有一套舉國體系,政府、科研機構、企業和大學緊密合作;她強調,健康科技產業獨具兩大特質,一來行業受高度監管,二來資金門檻較高,畢竟涉及臨床研究及合規,所以「小公司需要大公司幫忙」。

智破「護士荒」

「健康科技是芬蘭增長最快的行業之一,而且是出口主導,意味着什麼呢?即使是規模最小的公司,他們都會面向國際,因為本國市場太小,必須要走出國門。」

今年6月,首都赫爾辛基就舉辦了首屆「進擊的健康節」(Radical Health Festival),參展商除芬蘭創新公司外,還有南韓製藥集團,也有港資風投遠赴當地「尋寶」。「進擊」無非因需求迫切。人口老化乃全球趨勢,芬蘭嚴重程度僅次於日本,導致勞動人口短缺問題突出。舉例醫護行業,當地醫生便不諱言,「請藥劑師易過請護士!」鬧「護士荒」不外乎源於薪資低、壓力大,甚或遭鄰國(挪威)「搶人才」。如何化解呢?

AI初創Verso Vision創辦人Katja Taalas向記者表示,產品技術及算法均為自行研發。 (李潤茵攝)
AI初創Verso Vision創辦人Katja Taalas向記者表示,產品技術及算法均為自行研發。 (李潤茵攝)

號稱「工程師治國」,芬蘭率先想到運用技術,所以衍生出許多高齡科技(Age-tech)。舉例「天眼」,在芬蘭是安裝在病房。當地初創Verso Vision通過AI技術,進行防跌識別,一旦發現病患下床移動,便會發手機訊息提醒醫護,在照顧長者時能「幫眼」。如是者,既可以減低疏忽照顧所導致意外,同時能減輕醫護壓力,提高人手安排效率。

不難發現健康科技,往往是牽涉個人數據,芬蘭如何取得平衡?那就得益於數碼化,原因是該國全面推行電子醫療紀錄已經超過20年,並在2012年通過《人體生物資料庫法案》(Biobank Law),其後再通過《醫療和社會數據二次使用法案》(The Act on the secondary use of health and social data),容許政府部門、院校及不同企業,可以經單一機構,合法存取社會醫療數據作科創用途。

Healthtech Finland行政總裁Saara Hassinen認為,芬蘭面對人口老化經驗十足,種種「高齡科技」(Age tech)的解決方案,可供其他地區參考。 (李潤茵攝)
Healthtech Finland行政總裁Saara Hassinen認為,芬蘭面對人口老化經驗十足,種種「高齡科技」(Age tech)的解決方案,可供其他地區參考。 (李潤茵攝)

目前,芬蘭起碼有10至12間生物銀行。Hassinen說:「對製藥業而言,在芬蘭進行臨床實驗是可持續的。因為芬蘭人出席率很高,一旦報名參與測試,很少會中途突然退出,這樣的數據參考價值才高;反觀南歐,部分地區缺席率可高達60%,研究人員很難收集數據,並持續追蹤。」

事實上,芬蘭早於2017年已啟動「國家級」項目,名為「芬蘭基因研究工程」(FinnGen),為期10年,收集50萬名芬蘭人的基因組訊息,並結合國家健康登記數據進行分析,研究成果將有助了解致病機制,日後可用於藥品研發;市民都是自願參與,「那是為下一代作貢獻」,其中一位計劃參與者向記者表示。

信政府唔怕!

歸根究柢,背後基於一個「信」字──就是民眾高度信任政府,才會願意交出個人數據。芬蘭官員經常強調,那是「信任的文化(the culture of trust)」,背後則建基於制度及往績。

「長期以來,我們的體系都是非常透明,即使準備立法時,也會進行公開討論,我們是如何使用數據,民眾都是有目共睹。」芬蘭社會事務及衞生部特使Päivi Sillanaukee說。

她續道:「傳統來說,衞生部門不會參與貿易政策,但在數據經濟時代,特別是轉型過程中,卻是很關鍵﹝圖二﹞。實際上,衞生部門正在定義整個商業環境,例如數據如何使用等問題,所以跨部門協助愈趨重要。」

 

順帶一提,芬蘭已經連續6年成為「全球最快樂國家」。何謂「快樂」沒有客觀定義,但「快樂指數」則有參考指標,當中包括人均GDP、國民預期壽命等「硬指標」外,更多是「軟實力」,例如政府信任度、民主質量、貪腐程度及自主決策等。

由此看來,似乎人民「開心」與否,還是取決於良政善治。

——收錄於8月號《信報財經月刊》